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回眸南京援藏30年——智力援助(医疗卫生援助篇 )第二期

商城公告 > 回眸南京援藏30年——智力援助(医疗卫生援助篇 )第二期

医疗技术援助与科室建设

外科    2007 年,第一批援藏医生周铁在没有呼吸机等设备的情况下,凭借精湛的技术,开展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2008 年,第二批援藏医生刘子君多渠道争取资金 28 万元,改建手术室,购置麻醉机、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带领当地外科医生开展各类手术 160 多台次,其中肝包囊虫切除、肝脏肿块切除、颈部肿块切除、红细胞增多症胆囊切除、腿部巨大包块切除等手术均开创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的先例。2011 年,第五批援藏医生陈文静开展普外科及骨科手术 70 余例,并与援藏医生朱翔合作,推广静推泵及静滴泵等新技术。2013 年,第七批援藏医生邱匀峰开展胫骨平台骨折、踝关节骨折、儿童四肢骨折治疗及骨折不愈合再治疗等新技术,填补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骨外科领域空白。2014 年,第八批援藏医生王科平带领当地外科医护人员开展巨大卵巢纤维瘤切除术、双胎剖宫产术、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妊高征剖宫产术、高危孕妇急诊剖宫产术、胆囊切除术、微创及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新技术,参与普外科手术总量达 110 余台。在他的指导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生可以独立开展胆囊切除术等。2016 年,第十批援藏医生李群开展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足趾畸形矫形术等骨科新技术,帮助引进电动气压止血仪。2017 年,第十一批援藏医生赵华开展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腹膜前间隙股沟疝修补、上消化道穿孔、嵌顿性股疝治疗等手术。2018 年,第十二批援藏医生胡亮开展双侧疝修补术、慢性溃疡修复术等新技术,同时为当地因创伤、烫伤畸形以及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儿开展整形外科手术。是年,南京市投入援藏资金 220 万元帮助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引进腹腔镜,填补该院腔镜手术治疗方面的空白。3 月 4 日,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这是墨竹工卡县本土医护人员独立开展的首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图片

图片

2019 年 3 月 22 日,第十三批援藏医生罗正祥带领当地医生成功完成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实现拉萨市县级医院脑外科手术零的突破。2020 年,第十四批援藏医生戴世明、王建国、赵文等合作完成墨竹工卡县首例儿童疝气麻醉手术。戴世明还主刀全县第一台断指再植手术。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手术 300 余例。2021 年,第十五批援藏医生陈海建开展膀胱镜应用、膀胱造瘘、新式包皮环切等新技术,并指导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建立第一个体外碎石中心。2022 年,第十六批援藏医生陈昌浩在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开展综合运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镜疝修补术 tapp 等新技术,指导当地年轻医生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规范。第十六批援藏医生王秋平组织开展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腰椎骨折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膝关节腔 PRP 注射术、腕管综合征松解术等新手术。在南京援藏医生的帮助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外科疾病诊疗技术及手术治疗能力大幅提升,有 4 名外科医生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手术。至 2022 年 6 月,南京市共选派 16 名外科医生到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支援,包括主任医师 2 名、副主任医师 6 名、主治医师 8 名。

图片

内科   2008 年,在第二批援藏医生朱群手把手带教下,墨竹工卡县医护人员能够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2010 年,第四批援藏医生孙丰开展新技术1 项,填补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治疗领域的空白。2011 年,第五批援藏医生朱翔在墨竹工卡县首次开展 24 小时动态血压、风湿病筛查、无创呼吸机等技术。2015 年,第九批援藏医生林兴建开展癫痫、脑梗死、脑出血、神经痛、VACTERL 综合征(一种以食道闭锁为主要特征的新生儿多发性畸形,是一种罕见且危险性高的疾病)、带状疱疹、Meige 综合征(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等病症的规范化诊治。2017 年,第十一批援藏医生乔建兵开展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机械辅助排痰、下肢深静脉血栓气压泵治疗等新技术。是年,在南京援藏医生带领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内科开始收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症患者,晚期肿瘤患者收治能力得到提升。2021 年,第十五批援藏医生沈福玉针对当地内科就诊患者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多数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症状的特点,引入胸腹腔积液闭式引流、胃镜检查等新技术、新项目。是年,在南京援藏医生指导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完成胸痛单元建设,并成为拉萨市胸痛联盟成员单位。2022 年,第十六批援藏医生黄慧成功抢救治疗急性全心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脑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重症肺炎等危重症患者,推动冠心病、房颤、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组织开展血气分析等新项目。至 2022 年 6 月,南京市共选派 13 名内科医生到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支援,包括副主任医师 2 名、主治医师 11 名。

图片

图片

妇产科   妇产科是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重点科室。自 2011 年起,南京市每批援藏医疗团队中均安排 1 名妇产科医生。2011 年,第五批援藏医生殷惠蓉开展墨竹工卡县第一例剖宫产手术及第一例宫外孕手术。2012 年,第六批援藏医生李新珍组织开展胎心监测、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方面的规范培训,对产后胎盘残留、胎盘粘连患者运用中医疗法,取得较好疗效。2013 年,第七批援藏医生翟永宁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规范诊疗、横切口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等新技术,并与援藏医生钱胜华联合建立高危孕妇分娩协同机制。2014 年,第八批援藏医生白淑芬开展子痫抢救、HELLP 综合征(一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治疗、卵巢纤维瘤等新技术。2015 年,第九批援藏医生厉叶青开展西藏自治区县级医院首例子宫切除手术,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子宫肌瘤切除、阔韧带肌瘤切除、输卵管复通等手术。2016 年,第十批援藏医生牟俊华积极推进催产素引产、镇痛分娩、无痛人流、水囊引产等新技术的实施。2018 年,第十二批援藏医生周娟实施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开展再次剖宫产术、宫颈 TCT(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等新技术,制定全院首个妇产科病种临床路径,开展新生儿洗浴工作等。2019 年,第十三批援藏医生陈礼梅开展宫颈活检、宫颈冷刀切除术、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及治疗、五分钟即刻剖宫产、羊膜腔穿刺、胎盘早剥剖宫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宫颈锥切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2020 年,第十四批援藏医生赵文开展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破裂剖宫产手术、宫颈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中期妊娠钳刮术、葡萄胎清宫术、产后出血宫腔纱条填塞术等手术,并填补该院产科病历产程图的空白。

图片

2021 年,第十五批援藏医生李强组织开展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异体输血等新技术。2022 年,第十六批援藏医生张睿首次在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开展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术,显著提高了中孕引产成功率。引进产科 VTE 评分系统、产房分娩安全核查表、阴道分娩器械清点表等全新标准体系,有效保障妇产科医疗安全质量。开展超声多普勒血流测速、动态血压监测、宫颈长度测量等新技术,提升了妊娠合并症诊断的准确性。

在南京援藏医生的带领下,2019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成为拉萨市重点专科,妇产科医生能够独立开展剖宫产手术、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经天然腔道内镜手术及腹腔镜妇科手术等,该院还成立拉萨市县(区)级医院中第一支助产士队伍。2021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人数为 790 人,住院分娩率为 99.9%,孕妇死亡率为 0。至 2022 年 6 月,南京市累计派出妇产科援藏医生 12 人次,其中副主任医师 6 人次。

儿科   墨竹工卡县婴儿出生率较高,但受当地缺氧、饮食等方面的影响,新生儿体格普遍偏小,缺氧窒息情况多发,死亡率较高。援建前,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没有独立的儿科,南京援藏医生多兼职儿科医生。2013 年,在第七批援藏医生钱胜华的带领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已可以独立完成新生儿常见病诊治。至年底,医院共诞生 758 名婴儿,死亡 1 例,死亡率、转院率在拉萨市 7 县 1 区中最低,年度考核排名第一。2018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儿科正式建立。2021 年,第十五批援藏医生钟玉推动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建立第一间新生儿有陪病房,并增添新生儿暖箱、抢救台、呼吸机等设备,填补了该院新生儿救治方面的空白。是年,该院新生儿救治取得诸多突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门诊蓝光治疗 21 人次,收治住院蓝光治疗 36 人次、早产儿 4人次(包括 1 例体重为 725 克的早产儿)、足月小样儿 1 人、新生儿肺炎 3 人次、新生儿窒息 3 人次、开展无创呼吸支持 1 人次。至 2022 年 6 月,南京市共派出3 名儿科医生援藏,均为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墨竹工卡县地处拉萨到林芝的必经之路,318 国道沿线,交通事故多发,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承担该县所有门急诊治疗和急救任务。南京援藏医生利用丰富的临床急救经验,积极参与急诊患者治疗,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急诊重症患者早期抢救强化训练。2016 年,第十批援藏医生张宾进驻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开展血气分析、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新技术,填补该院急危重症领域的空白。2018 年 10 月,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 120 急救体系进一步完善。2019 年,第十三批援藏医生鲍磊成为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首位援藏专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可以独立开展动脉穿刺、床边超声、呼吸机使用等,独立诊治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开始收治高原性肺水肿和高原性脑水肿等重症患者。

医技科   援建前,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较少,且由于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掌握程度不高,存在设备闲置、检测结果可信度不高等问题。南京援藏医生指导当地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B 超、胎心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对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同时,通过与南京市有关医院联系,为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添置彩超机、500mA-X 光机、心电监护仪、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等检测设备。2007~2022 年,南京市派出 4 名影像、检验等专科医生,支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检验科和 B 超科等医技科室建设。此外,2016 年、2017 年,派出两批 7 名超声影像专科医生到墨竹工卡县协助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在南京援藏医生帮助下,2017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包括院感监测、发光项目、心肌项目、炎症项目、血凝项目、免疫项目、室内质控、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手术器械辅料的监测、胃镜器械消毒监测、供应室生物监测、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其中,院感监测、发光项目和微生物检测均为拉萨市县(区)级医院中首家开展。2018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 B 超室开展甲状腺彩超检查。2019 年,墨竹工卡县首次开展胎儿大排畸筛查、胎儿 NT(Nuchal Translucency,即颈项透明层,是评估胎儿是否有可能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一种方法)检查等。2020 年,第十四批援藏医生韩洋制定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第二层次)”的制度和标准,开展产前超声规范化检查,提高当地产前筛查及诊断水平。开展新技术项目两项,填补该院利用心脏彩超测量肺动脉压力的技术空白。编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超声手册》,为规范开展超声检测提供指导。2021 年,第十五批援藏医生程乐推进普及 CT 三维工作站的使用,从骨关节检测入手逐步提高当地放射科医务人员的三维重建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与影像科医护人员合作完成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第一例增强 CT 扫描、第一例 CTA 扫描及重建。是年,在援藏医生的努力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建成输血科,并通过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验收,当年即开展异体输血,成为拉萨市第一家开展异体输血的县级医院。2022 年,第十六批援藏医生张建春推进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患者检验项目信息化系统,提高检验效率;引进雅培 i-STAT 血气分析仪,实现快速血气分析;开展新项目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优化凝血检测项目,提高凝血功能障碍、纤溶亢进和血管栓塞等疾病的检出率;开展并推广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提高临床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儿童康复科及精神科门诊   2019 年,在第十三批援藏医生罗正祥指导下,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建立儿童康复科及精神科门诊,投入援藏资金 120 万元,为当地脑瘫等残疾患儿及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是年,儿童康复科选送2 名医生到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精神科门诊为当地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和南京脑科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至 2022 年,儿童康复科共收治脑瘫患儿 11 人,精神科门诊诊治精神疾病患者 77 人次。

信息化建设   2014 年,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开始建立全院收费系统。2016年,第十批援藏医生林云涛、卢光普对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运营情况、整体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等进行调研,并根据二级甲等医院创建目标,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技术路线。自 2017 年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科工程师曹骏连续四年在藏为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帮扶,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实现西藏自治区诊间支付、病理远程中心、远程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零的突破。新建的系统涵盖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病案管理、患者回访等多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为临床医生制定给药方案提供指导,为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提供标准化模式,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开通自助挂号缴费一体机和“诊间支付”服务功能,实现就诊患者“零等候”“秒支付”,提高诊疗效率,墨竹工卡县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2019 年 5月 1 日,甲玛乡中心卫生院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内上下转诊机制。

图片

远程会诊平台    2016 年 5 月 19 日,南京鼓楼医院—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正式启用。2017 年底,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与南京市卫计委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疑难杂症病例影像、心电、病理进行远程指导,定期开展门诊用药点评、疑难病例常规教学等。至 2022 年,共会诊 40 余例疑难杂症,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多个专业,治愈率超过90%。

图片

分级诊疗工作    2016年 12 月,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分级诊疗疾病谱及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以实现双向转诊转院的无缝衔接和区域内就诊率达 90% 的目标。2018 年,南京援藏医生根据拉萨市分级诊疗疾病谱,结合墨竹工卡县地域特点和病种特色,新增 49 种疾病,将全县普通疾病谱增加至 276 种,重大疾病谱增加至 32 种。至 2022 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链 接   穿越 2600 公里,绽放在 4000 米高原上的“雪莲”——南京五位援藏医生为守护生命接力

这里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这里天蓝水清,盛产雪莲,是松赞干布出生的地方。1300 多年前,这里曾因文成公主的到来结下了汉藏两族儿女的深厚情谊;1300 多年后,一批批南京援藏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为藏家儿女送来吉祥。

距离南京市 2600 公里外的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是南京市的对口援助县。3 月 5 日,南京市第十三批援藏的五位医务工作者正式入驻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新一期的援藏任务。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初到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的鲍磊在朋友圈引用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诗句来直抒胸臆,表达了无私忘我、离乡援藏的报国情怀。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鲍磊医生,作为省委组织部选派的援藏专家并担任此次援藏医疗队队长。尽管家里有年过六旬的父母、正处于幼小衔接期的两个小孩,而政治意识强、作风业务硬的鲍磊说:“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培养了我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次援藏,我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就是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在!”

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刚刚建立,急需急诊专家帮助建设,鲍磊成为该科首位援藏的急诊科专家。在不到 30 天的时间里,他与整个医疗队同心协力,带领指导当地医生完成了县医院原先一年的急诊抢救病人数量,共抢救病人 25 人(2018 年一年共抢救病人 24 人),急诊科共诊治急诊病人 1005 人(历史上第一次达到 4 位数),并且首次收治重症病人。以前,高原性肺水肿和高原性脑水肿的患者只能送到拉萨市人民医院,而在鲍磊的业务指导下,该院医生的急救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突及其!突及其!!扎西德勒!”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一位藏族妇女双手合十,向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援藏儿科医生吴永东表达感谢。

这位妇女的儿子刚出生 24 天,送到医院前已经咳嗽 12 天,连续 3 天出现发热症状。3 月 20 日收治入院后,被初步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已明显低于正常值,又不能正常吃奶,精神状态也很不好,如果不立刻进行救治,易合并心衰、呼衰、新生儿败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

县医院的儿科去年 7 月刚刚建立,病房条件及医疗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收治新生儿及危重病例临床经验。这位病情危重的患儿如果转拉萨市人民医院,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吴永东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对这位患儿的救治中。不到一个星期患儿终于顺利治愈出院。男婴母亲的脸上终于出现了喜悦的笑容,于是有了之前感谢的一幕。

3 月 22 日中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援藏专家罗正祥带领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开展了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首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取得成功,一位 66 岁的藏族老人因此重获健康!

由于环境及设备、人员的限制,这种二级常规手术原本在墨竹工卡县是无法接诊救治的,病人只能转到西藏自治区大医院。当头痛、偏瘫的老人被家人送来后,罗医生通过网络向“娘家”——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们取经,他们的指点让罗医生更有信心。

这台手术,不仅是该院的第一台神经外科手术,也是拉萨市县域历史上的第一台,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手术的成功也帮助该院在“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来源:《新华日报》2019 年 4 月 16 日。记者:刘海燕、邹家俊、戚在兵)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为了巴登伦珠的新生——江苏援藏干部和一段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下一篇:行走的思政课:拉萨青年学生民族团结暨江苏高校研学实践活动圆满完成